《新材料產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確定了六大發展,化工新材料涵蓋在先進高分子材料、高性能復合材料、前沿性材料中,主要分為有機硅、有機氟、工程塑料、特種橡膠、高性能纖維、生物基化工新材料、復合化工材料七小類。
隨著汽車、新能源、航空航天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化工新材料在我國的需求量逐年增加。預計到2015年,工程塑料需求量約為360萬噸,特種橡膠需求量約為250萬噸,有機硅約為100萬噸,有機氟為75萬~ 80萬噸,高性能纖維約為4萬噸,生物質材料約為14萬噸。
雖然有良好的市場前景,但目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的自給率僅為65% ,特別是工程塑料、特種橡膠等石化基新材料自給率僅為33%左右,且工程塑料產量中外資企業占很大比重。國內生產的化工新材料主要是低檔產品,中檔產品主要依靠進口,且缺乏針對細分市場的專用型產品。我國化工新材料研發力量薄弱,工程化水平更低,致使一些主要產 品如聚甲醛、聚碳酸酯、J 基橡膠等的技術長期得不到突破。
為提高保障能力,"十二五” 期間,化工新材料產業將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。到"十二五”末,預期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,年均增長率超過15%。研發投入明顯增加,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% ,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。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5% ,實現碳纖維、J 基橡膠、聚碳酸酯等關鍵品種產業化、規模化。
在特種橡膠領域,將擴大已掌握生產技術產品的產能,加快開發尚未完全掌握技術的品種。增加丁基橡膠、丁腈橡膠、 乙丙橡膠、異戊橡膠、氟橡膠及SIS彈性體等的產能, 2015年國內市場滿足率力爭達到70%。加快開發丙烯酸酯橡膠、鹵化丁基橡膠、氫化丁腈橡膠、耐寒氯丁橡膠、耐高低溫氟橡膠及苯乙烯彈性體等膠種,盡快形成工業化生產能力。發展專用產品,瞄準為汽車、高速鐵路和裝備 制造提供配套專用材料的機遇。